304不锈钢化学成分对耐蚀性能的影响
作者:不锈钢管厂 发布时间:2024-08-18 08:01点击量:次 影响304不锈钢耐腐蚀因素很多,可分为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和PH值、氯离子浓度等。钢的化学成分(合金元素)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化学成分,即合金元素,是微组织、金属表面粗糙度等的基本内在因素。304不锈钢化学成分对耐腐蚀性有什么影响?
铬(Cr):铬是提高不锈钢耐腐蚀性的基本要素之一。铬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钢钝化膜的修复能力或再生能力,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当铬含量增加时,有利于贫铬与富铬之间的平衡,从而降低晶间腐蚀的敏感性。304不锈钢中铬含量为18~20%。
镍(Ni):镍是一种优良的耐腐蚀材料,也是304不锈钢的主要元素之一,可以提高奥氏体含量和耐腐蚀性。如果没有铬,钢在某些介质中的耐腐蚀性只有含镍27%才能显著改变,因此镍不能单独形成不锈钢。镍在不锈钢中的作用是改变高铬钢的组织,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不仅耐酸,而且耐非氧化介质的耐腐蚀性,而且对高温硫气体不耐腐蚀。
碳(C):碳对304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是稳定奥氏体的元素,作用很大,相当于镍的30倍;另一方面,由于碳和铬的亲和力,与铬形成一系列复杂的碳化物。碳含量越高,形成的碳化物越多,铬的消耗量越大,晶间腐蚀性能越差。
硅(Si):硅是一种强铁素体形成元素,是普通不锈钢中常见的杂质元素。大量研究表明,硅对不锈钢的耐氯离子腐蚀性有益。硅可以提高耐腐蚀性,因为在含有氧化剂(如强酸)的介质中,硅会丰富不锈钢表面层,提高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能力。
锰(Mn):在铬不锈钢中加入锰,对钢的耐腐蚀性影响不大。但MN可以与钢中的S结合成MNS。MNS在酸性溶液中的溶解率较高,是孔腐蚀的敏感点。随着MN含量的增加,合金的腐蚀率增加,孔腐蚀电位下降。因此,增加合金的MN含量不利于孔腐蚀。
磷(P):磷是不锈钢中的杂质元素。一般认为磷会提高钢的抗应力腐蚀裂纹敏感性和焊接腐蚀裂纹,对腐蚀性能有害。磷会增加氧浓差电流,影响钝化膜的形成和愈合过程,对不锈钢的抗孔蚀有害。随着磷含量的增加,孔蚀电位下降,不锈钢对孔蚀的抗性降低,不锈钢的耐点蚀性和晶界腐蚀性能越差。
硫(S):硫是一般不锈钢中常见的杂质元素,降低了不锈钢的腐蚀性能。硫是焊缝中常见的有害元素之一,能促进焊缝金属产生热裂纹,降低冲击韧性和耐腐蚀性。硫化激烈(MnS)夹杂物对耐点蚀性有害,Mns夹杂物在酸性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其溶解能诱发点蚀。
以上是304不锈钢化学成分对耐腐蚀性的影响,除环境因素外,内部因素不容忽视。

镍(Ni):镍是一种优良的耐腐蚀材料,也是304不锈钢的主要元素之一,可以提高奥氏体含量和耐腐蚀性。如果没有铬,钢在某些介质中的耐腐蚀性只有含镍27%才能显著改变,因此镍不能单独形成不锈钢。镍在不锈钢中的作用是改变高铬钢的组织,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不仅耐酸,而且耐非氧化介质的耐腐蚀性,而且对高温硫气体不耐腐蚀。
碳(C):碳对304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是稳定奥氏体的元素,作用很大,相当于镍的30倍;另一方面,由于碳和铬的亲和力,与铬形成一系列复杂的碳化物。碳含量越高,形成的碳化物越多,铬的消耗量越大,晶间腐蚀性能越差。
硅(Si):硅是一种强铁素体形成元素,是普通不锈钢中常见的杂质元素。大量研究表明,硅对不锈钢的耐氯离子腐蚀性有益。硅可以提高耐腐蚀性,因为在含有氧化剂(如强酸)的介质中,硅会丰富不锈钢表面层,提高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能力。

磷(P):磷是不锈钢中的杂质元素。一般认为磷会提高钢的抗应力腐蚀裂纹敏感性和焊接腐蚀裂纹,对腐蚀性能有害。磷会增加氧浓差电流,影响钝化膜的形成和愈合过程,对不锈钢的抗孔蚀有害。随着磷含量的增加,孔蚀电位下降,不锈钢对孔蚀的抗性降低,不锈钢的耐点蚀性和晶界腐蚀性能越差。
硫(S):硫是一般不锈钢中常见的杂质元素,降低了不锈钢的腐蚀性能。硫是焊缝中常见的有害元素之一,能促进焊缝金属产生热裂纹,降低冲击韧性和耐腐蚀性。硫化激烈(MnS)夹杂物对耐点蚀性有害,Mns夹杂物在酸性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其溶解能诱发点蚀。

本网站(http://www.bxg-aaa.com)发布的304不锈钢化学成分对耐蚀性能的影响等版权均属于浙江华恒不锈钢管有限公司,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原作者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推荐
|
|
|
|